赏析 注释 译文

朝中措·平山堂

宋代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前 通:樽)
豪放 写人 抒怀
赏析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予欲登飞来寺顶至半山亭怯风不能行不挂超汉自显三子掖之而下

明代释今无

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

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清明日示弟侄

宋代唐庚

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金锁掣雷开右掖,纻襕披雪照升平。

立班雉尾身疑梦,茂对龙颜目乍惊。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

愧无长策裨千虑,敢昧初心苟一名。三道岂能窥董傅,乙科今复愧匡衡。

始吾进取恬无意,看汝光华便是荣。他日当求田二顷,杖藜自足过浮生。

春分后一日雪

宋代韩淲

尚觉梅花发,元知柳絮飞。舞回风荡激,洒急雨霏微。

解冻群芳盛,馀寒百卉稀。小窗还附火,买酒典春衣。

哭方碧山前惠州同知

宋代方回

同宗多两岁,官学幸同门。
去夏才相别,逾旬遽□□。
□□淹逆旅,公已见曾孙。
二子言将葬,惊嗟欲断魂。

顾叔潜张元易邀游满井以病不赴得槃字

明代欧大任

西窗支枕后,四壁卧游看。未识濠梁乐,难忘涧上槃。

杏怜山酪熟,瓜忆石泉寒。消渴文园令,唯堪一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