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冬至次日慈宁宫行礼

清代弘历

霜薄觚棱旭影浮,彤墀拜舞动旗斿。初阳暖律回葭管,亚岁祥光绕凤楼。

万国欢心同孝养,六宫壸教霈恩流。年年最喜称觞日,常近增添海屋筹。

隆兴天子七月十三日亲享太庙先期风雨弥日及夕拔木震海窗户俱动转五更即止乃行礼时也喜而成三章 其一

宋代曹勋

万骑如云下太清,至尊亲享在天灵。才闻初献风雷息,皎皎凉蟾数点星。

出万年寺逾岭下涧观仙人赶石道中奇胜遂至浦口

明代岳岱

栉发下层峦,回望孤云巘。岭际熠东光,云中树莫辨。

清旦闻哀猿,涧谷知深浅。溪壑多悲风,飒飒林叶卷。

纷纷劳应接,行行得奇选。百降复千升,既出还似返。

始谓尽崎嵚,旋更得平衍。凄凄树含霜,灿灿花云罥。

孤怀欲谁语,世虑忽已遣。逶迤石成群,奔驰若可转。

洑流深叵测,山径益迂缅。虽令素心洽,忍见仆夫喘。

浦口下归舟,川途日晼晚。

慰林羽仲

明代王醇

几日摇乡思,孤灯梦海涯。
久离惊得信,垂老哭无家。
暗恨烦支骨,余心冷到花。
黄昏邻寺树,未敢听慈鸦。

哭元戎少泉侯兄八首 其八

明代于慎行

摄提星入次,单阏鸟来旋。正近悬弧旦,翻成挂剑年。

祠方同畏垒,冢得象祁连。汗血俱龙种,青箱事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