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始安秋日

唐代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仲兄下帷罨画楼原韵二首 其二

清代安超

楼前森玉树,郭外绕清溪。花漾杯中月,沙笼壁上题。

青箱余旧业,细草茁春泥。坐啸玲珑石,闲情伴鹤栖。

访冈山石洞

清代卓肇昌

洞里神仙闻所闻,峰头奇怪路斜分。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环崖涨白云。

饭熟青精炊石乳,溪流寒玉乱厖狺。何当天姥无情甚,祇隔红阑手自芸。

悼过叟二首 其一

明代皇甫汸

吾友嗟凋丧,斯人叹屡空。高情非俗物,隐迹是园公。

客散茶烟冷,丹销药火红。祗馀花径在,谁为扫春风。

将进酒为荔浦作

清代张晋

富不必千钟,贵不必三公。一杯到手且尽醉,万事变灭随东风。

将进酒,为君歌,请君属此金叵罗。人生行乐亦佳耳,百年岁月能几何?

君不见,刘公终朝行荷锸,妇言喋喋安能入?君不见,三公倒着白接,拍手笑煞襄阳儿。

丈夫胸中郁垒块,孺子老妇何足知?吹玉箫,击花鼓,二八妖姬当筵舞。

纵饮无劳较圣贤,高谈久已忘宾主。沉沉清夜开清尊,新声幻眇能销魂。

风来芗泽袭襟袖,一斗一石宁须论。吁嗟乎!有生沦落真不偶,浮云于我夫何有。

世路风涛八节滩,人情翻覆三春柳。为君歌,将进酒。

杭州次周大韵

宋代蔡肇

使君诗句益超然,文阵收工是昔年。
本是东南遗爱守,聊从岩谷甚臞仙。
莫嫌供给难留客,只为湖山已自贤。
好请东封西狩颂,老来词格似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