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重游虎丘二首 其一
元代:郭麟孙
三月三日天气好,一年一度虎丘游。枇杷岩下频呼酒,杨柳桥边旋系舟。
春事固知欺白发,山灵元不厌清流。祇今觞咏成陈迹,何用兰亭俯仰愁。
郭麟孙
元平江路人,字祥卿。博学工诗。为钱塘吏,调江东,归吴卒。有《祥卿集》。 ► 所有诗文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代:刘长卿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拟杜诸将五首用原韵
清代:丘逢甲
金瓯无缺旧河山,难效前皇复闭关。万里边尘来海外,九天兵法出人间。
中枢龙虎神符秘,上将旌旗夕照殷。三十六军齐忭舞,登坛封拜属那颜。
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二
宋代:许及之
借得渔乡住,蟾光忽满轮。金波随短棹,银汉有通津。
几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诗人。
满江红·赐被薰炉
宋代:赵彦端
汤嘉宾以使事入江西将遍游诸名胜诗以送之 其一
明代:袁宏道
碧渚苍云路,长帆几叶还。趁秋行九子,携谱看庐山。
采药灵溪见,映花石户关。孤藤双竹屦,听尽水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