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代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叙事 山水 抒情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从室内视角摄起的两个镜头,一为词人自己的闲适倚床的风姿。“闲”字突出了东坡的寂静舒坦的心态;“倚”字描绘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二为朝窗外望,只见“庾公楼外”的山峰重叠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宛如花开万朵,全部微缩在“窗含”的镜头中,美丽极了。这是杭州的典型山光。“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转到室外。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问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赤壁赋》),遗憾的只能陪伴着“我”。整个上片人格化、自然化和谐统一,突现了东坡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不仅富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的神韵,而且为下片的“吾与子之所共食”风月的意境作了对衬性的铺垫。

  词的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叙述宾主唱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袁公济悴杭州。正当词人独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欢”,唱和诗词。“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进深一层,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平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整个下片,词人与袁公济的游山玩水、唱和赠答,浓缩了人生之精华,大地之灵气。游玩之乐,其乐无穷。

  全词,运用了叙述与描写、写实与用典、对衬与渲染之笔,尽情抒发了东坡知杭州时与友畅游湖山之乐。那“楼外峰千朵”,“明月清风我”,“风月平分破”,如画一般,沁人心脾。凡是与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将赋予他艺术的美妙的人生。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行抵平原而酒忽浊作此自嘲

明代王世贞

使君虚忝旧青州,无那平原有督邮。解使玺书今夜至,不教封作醉乡侯。

烟郊行宫偶作

清代弘历

虚馆向明开,停骖适可哉。偶然成小坐,便觉净浮埃。

村远遮苍霭,庭閒绕绿苔。所欣敕几暇,书史足清陪。

木棉庵

清代张晋

一出军全覆,偏安业渐亡。庸愚嗟误国,朝野快投荒。

义士能诛贼,穷途亦可伤。木棉遗迹在,何似半间堂。

过安庆城怀故元帅余阙廷心

元代蓝智

石城何巍巍,江水亦沄沄。野鸟悲战场,崩沙馀血痕。

在昔余元帅,仗钺临孤军。两淮独控扼,群盗多崩奔。

由来必争地,极力相并吞。楼船西北来,杀气吹辕门。

烟火万灶列,剑戟如云屯。四邻援既绝,六载功莫论。

仰攻壁垒坚,苦战风尘昏。如何麟凤姿,竟殪豺虎群。

兵摧地为裂,鼓绝天不闻。烟飞睢阳城,星陨五丈原。

至今死忠人,白骨缠草根。身为大国将,名与长江存。

六合已一家,青山犹故坟。悲歌对落日,一吊忠贞魂。

答书 其一

宋代宋祁

栾栾馀病骨,踽踽本孤臣。夷饿怀餐粟,轲居忆徙邻。

旧围宽胁带,镵刻暗书筠。亲见扬雄者,容仪不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