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筑城行

宋代刘克庄

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诃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戌。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政治 黑暗 讽刺 同情 人民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黑暗现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的诗。在腐朽的官僚统治下,好事亦会变成坏事。这里所写的“筑城”就是一例。筑城本是为了保卫人民,战争年代就更应如此。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变保民为扰民、害民。

  诗的前六句描绘筑城情景。诗人首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描绘出人声、杵声交杂的筑城景象。前两句使用顶针句式,上递下接,造成了一种连绵的气势。使人感到声声相连,不得停息。于是,后面“惊后土”三字才真实、自然、有着落。然后又从视觉角度着笔,描绘烧窑、斫木的情景,用了“遍村”、“望青”四字,村里所有的农田都用来烧窑,所有的树木都砍来做楼橹,一幅全民动员的情景历历如绘。以上四句还只是一些现象,五六两句,诗人的笔触又深入一层。“工役急”,一个“急”字,引出了下一句“白棒诃责如风雨”,把手持棍棒,口吐恶言的监工酷吏,刻画的凶相毕露。这样大张旗鼓的筑城,究竟是否出于安全的考虑?如果确是这样即使苛责太甚也情有可原了。然而诗人告诉人们:“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原来,这个筑城运动是赖以“除美官”的手段。仅仅两句诗,无一贬词,而官僚政治的腐败,地方官吏的假公济私,却十足的勾画出来了,真是入骨三分,足见诗人眼光的敏锐,这两句是全诗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不仅在思想内容上使全诗生色,在结构上也起着上下勾连的作用。

  诗的最后四句,意在描写筑城带来的后果妙在借题寄意,不着议论。诗人把他金刚怒目的强烈感情,完全融入四句对比鲜明的景物描写中去:昔日无城的广野,而今屯戍林立——这是写由“无”变“有”;然而只见高城鳞次栉比,却不见城中之人——这是写由“有”变“无”。筑城本是要保卫人民的,而今却无民可保了。人呢?那筑城的、烧窑的、斫木作楼橹的“万夫”哪里去了?远徙他乡了?布,筑城时不迁移,城筑好了哪有迁徙之理?原来是在“白棒诃责”之下,困顿而死了!那齾齾高城,正是筑城者的尸骨垒成;而筑城官员正可以借此邀功,加官进爵了,至于万民的死活,管他作甚!诗人的愤激之情,至此喷薄而出。

  在诗中,诗人不发一句议论,全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最有说服力。这首诗鞭笞的不仅仅是筑城的地方官员。那“忧边”的丞相,不管有无需要,不顾人民死活,只要筑城就给以奖掖提拔,虽无一贬词,却也昏庸可见了。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游龙池庵赠慧朗师

明代成鹫

林无杂树水无波,长有云霞护薜萝。池点小荷春意早,庭垂古柏老僧多。

西山不似东山浅,归路思寻别路过。借问昔年老行脚,前程夷险更如何。

虎邱二首 其二

清代王季珠

不波艇子额高楼,唐祝才人此旧游。是否生公说法好,隔塘狮子特回头。

暮春过汤伯蕃村居

清代李寄

扬子江边处士家,春申山下种桑麻。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

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看君松下閒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

溯流夏月日值江风皆北舟滞有述

明代郭之奇

来帆竞千叶,奔涛纵反翩。扁舟争一缆,积岸令周旋。

细察流洄理,迟速未宜然。或曰因水性,不如假风权。

繇来观望者,谁可少机缘。于子信独往,何从涉利川。

顾余亦中省,频岁习波烟。海运观九万,考时非后先。

宁知解愠日,而得其凉天。玄冥司夏月,南薰遂莫专。

漫叹淹留客,偶逢时令迁。平生多亟失,只此亦邅延。

物数苟如斯,敢不益贞坚。

送方以愚之嘉兴推官

元代余阙

帝仁同禹泣,典宪辍朝缨。我友膺时选,衔命出承明。

是日芳节届,列饯多钜卿。桃花疑组色,鸟啭杂歌声。

仰献一杯酒,远慰千里行。丈夫有远业,文墨非所营。

勉布惟良政,持用答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