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一
元代:刘鹗
近城民砦十破九,元戎束手未如何。宜章军马虽无敌,只恐来时风雨多。
刘鹗
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所有诗文
昭君
明代:谢榛
龙荒夜半起悲风,坐悔容颜傲画工。一曲琵琶残月落,愁看孤雁入秦中。
将至玉门作
清代:李銮宣
五月边庭暑气无,重重烟树影模糊。沙洲风偃息鸡草,略约桥通昌马湖。
红日三竿城阙晓,青天一握雪山孤。从今重见中原景,甘向汾源友钓徒。
闻东园诸学生雪饮寄之
宋代:刘挚
大雪填虚翻海波,袁安门户可张罗。寒惊春絮因风早,病觉空花向眼多。
梁苑喜开陈桂酒,郢人谁已唱兰歌。少年抚景应须醉,莫学衰翁著睡魔。
越台新柳 其六
明代:屈大均
掩映花田乍散风,几株抽翠已连空。行人莫向朝台折,留问班枝二月红。
致享张丈脩撰墓下追惟平生不胜怆然辄成两章以叙怀感之意 其二
宋代:李纲
勇退风流霭士林,对扬丹扆极规箴。高名雅出汉庭右,遗爱空存南国深。
身后凄凉报恩子,生前轩豁济时心。九原可作如公少,独立西风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