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崔侍御

唐代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人生 友情 相思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

清代弘历

未可漠然去,酹临取便中。十年拟庄蝶,百岁咏唐风。

彤管芳犹在,椒涂颂莫穷。朱华山咫只,埋恨我心同。

校艺排号次成二绝呈元辅 其二

宋代曾丰

明日谯楼榜已开,网疏宁免有遗才。诸生莫作冬烘看,二老曾经眊氉来。

重游栖云顶,即景作画并题 其二

清代林占梅

一幅云烟爪迹留,不堪回首忆前游。晚霞影落长天外,画出秋光古渡头。

建州道中寄家

明代曹学佺

为客无停况,朝昏惜解携。
山容看两郡,水色别三溪。
远雁冲云外,残蝉泣雨西。
征途犹未半,归信岂堪题。

次韵李器之编修灵石山万岁藤歌

宋代范成大

君不见东林怪蔓之诗三百年,字如金绳铁索相纠缠。
不如李侯灵石句,笔阵压倒长城坚。
藤阴诗律两秀发,此段奇事今无前。
吾闻草木未有不黄落,雨荒霜倒相後先。
绵绵紫藟天所寿,风雨不动常苍然。
坚姿绝邻傲所,深本无极融三泉。
腾虯舞蛟矫欲去,流苏络带翩如仙。
班荆藾芘得吾党,酌泉共吸杯中天。
诗成一斗属太白,擘笺挥扫如云烟。
北门西掖君自有,坐拥红药然金莲。
山腰涧阍莫濡滞,早晚天风吹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