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
明代:陈琏
堂堂藩屏临边塞,旧筑高城百雉坚。已见华风清绝漠,肯教黎庶染腥膻。
水声东去经隆庆,山色西来自万泉。此日防秋多虎将,拟看勋业勒燕然。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所有诗文
游三竺后暮泛西湖归城呈汪按察
明代:顾璘
风度疏钟出万山,天成楼阁挂岩间。松林落日晖晖白,石涧幽花细细斑。
脩竹禅房堪载酒,乱峰云树暂怡颜。兰舟荡漾西湖水,怅望严城暮始还。
临江仙·南馆西池迎笑处
宋代:卢祖皋
种竹
明代:范景文
自公有小暇,辟地时栽竹。岂无草与花,偏爱此君独。
疏疏挺数竿,高可齐于屋。遥拟碧成阴,定招云来宿。
风定妙香生,时闻静中馥。幽韵杂松涛,支枕如听瀑。
片石斜置傍,妆点画半幅。萧森官舍里,何异筼筜谷。
野步
宋代:周密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春日野步的经历。漫步于郊原田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我们不妨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此时的感受的。
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顺圣先垄拜祀后有述十首 其一
元代:魏初
谱牒从姬旧有传,移家桑水忆当年。只缘遗泽今仍在,留得诸孙拜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