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唐代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写景 生活 闲适
赏析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这首诗以“闲”字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以乡思作结,中间四句写闲居所见景物,写近景则刻画入微,写远景则场面开阔,笔法轻松疏谈。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山居十首 其三

宋代薛嵎

名利能移人,智者为之愚。历观古英雄,鲜或全其躯。

幸逃世网牵,园绮真吾徒。勿令千载下,叹惜斯人无。

吴门

明代金銮

阖闾城外花如烟,洞庭山下水连天。安得弄花缘水去,与君同上木兰船。

元日

清代戴亨

一从辞宦籍,五载客长安。湖海难酬愿,风尘且驻颜。

繁华新物态,诗酒自人间。来往从纷剧,衡门镇日关。

石碛朱希仲馆谷甚勤因题壁间

宋代李之仪

主人好客久闻名,曾约江鱼对酒烹。邂逅相逢同一笑,逡巡不觉到三更。

屠龙手段元非策,画虎工夫浪有声。便欲与君论卒岁,却忧舟子报潮平。

寄嵊县主簿邹应端

明代邓雅

会稽山水天下奇,县舍还闻对剡溪。云合四山环翠色,月明一棹弄清漪。

官閒不尽登临兴,道远宁无故旧思。最喜素藤明似雪,因风好寄近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