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去蜀

唐代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赏析

  此诗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是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意思是说: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是问自己,也是问一切关心他的亲友。言下之意是自己是知道时局如此纷乱不宜远行的,表隐衷而出以设问,无奈与愤激之情自见。在严武当政时期,为了照顾诗人贫困生活,曾表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诗人性忠直难被群僚所容,时受讥讽,因此不久坚决辞职归草堂。严武在世时尚且如此,此时他人亡职歇,更待不下去了。暗示此去原非本意乃是迫不得已。诗人前往,因为那边有可以投靠的亲友故旧,如舅父崔伟,朋友韦之晋、裴虬等人。

  颈联说: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之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是在去意已决之后,抚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举更显其悲。困苦生涯,莫此为甚,不能不悲愤交集,“黄发”、“白鸥”联成对仗,表示行廉志洁如故,决不肯为穷困改节。由此结出尾联的反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清人蒋士铨有诗赞杜甫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南池杜少陵祠堂》)指的正是这位诗圣的高尚情操。

  这首四十个字的短小五言律诗,总结了诗人在蜀五年多的全部生活,笔调堪称恢宏寥阔。而此诗尾联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的赤诚丹心,更是一篇精髓所在。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秦帝卷衣曲

清代姚鼐

池水生青蒲,枝叶自相扶。水绿平如故,池上蒲成树。

秦关百二氐王才,麾剑风云万里来。图籍河西收四郡,旌旗邺下宴三台。

燕姬赵女颜如玉,辇入殽函贮金屋。阁道春游度渭南,珠帘暮卷临澧曲。

贵主还留钜鹿名,小腰绝爱鲜卑束。去国婵娟意可怜,新恩慰藉情难足。

别有春风飘绮罗,华镫斗帐夜烟和。君王欲卷衣裳赠,一片流云柰晓何。

雄略英姿冠当代,指麾旦夕收江外。戎国分居大荔城,降夷尽保长榆塞。

大度何尝愧帝王,骄心岂免成伤败。卷衣空忆可怜宵,月底花枝烟柳条。

婕好从招秦苑雁,侍中曾插汉宫貂。锦袍再赐无颜色,笑杀河东金步摇。

当年力战壶关辟,雀来燕室诚何益。女戎亡国志先荒,那系南朝谢安石。

千秋编简载功名,一朝富贵埋荆棘。青蒲零落水东流,不见霓旌下枋头。

碧云散尽梧桐影,太息阿房几度秋。

聊城

明代孙蕡

雨浥颓墙草翳空,鲁连千载见高风。愁来自撚鸦翎箭,日落登城射断鸿。

寄沈隐君

元代戴良

故人家住白云隈,占此崖盘与涧回。风挟水声归径竹,日将山影上阶苔。

律书在箧身同弃,瑞检堆床手自开。闻说蓬瀛从此达,须骑白鹿访君来。

寿四明沈封君九十

明代于慎行

林类不知隐,行吟聊带索。伏生老嗜经,于道为糟粕。

何如海上闾,三老同赐爵。上老冰雪肌,下老颜如渥。

中老正敷愉,九十骨矍铄。释智绝町畦,纵心游恬漠。

有子汉列卿,名在石渠阁。洗沐一来归,六传欢城郭。

玉笈绿绨封,宝驷黄金络。华旌既绥绥,綟绶何若若。

上堂问起居,跪进丹丘药。群从歘相从,翩如鸾与鹤。

仙气结云霞,君恩散林壑。翁其爱玉体,延年千岁乐。

王使君元美招同吕光禄游砚山亭 其二

明代黎民表

扁舟昔日闻吴咏,千里佳期愿不违。开府风流争寂寞,长安前事尚依稀。

明时敢谓轻朱绂,旧隐谁同揽芰衣。君是三旌恩独异,白蘋洲上肯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