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蓬莱·归故山

宋代王沂孙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赏析

  作者回到绍兴的时候正值秋季,所以此词从秋景起笔,“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西风有知,似乎知主人归来,殷勤地扫除门径以示迎接。西风吹得黄叶凋零了,白云萧散了。凋零、萧散,其实正是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反映。此番回到故乡,他并没有感受到一般应有的那种温暖与亲切。内心有着一种难以明言的隐微情绪。“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辞官四年,自无荣耀之感,却有点悔恨的意思。离开鄞县时,王沂孙曾作《齐天乐》:“正恐黄花,笑人归较晚,”两者心境相同。回归故乡时,词人悔恨出行的失计,不免自怨自艾,心里颇不是滋味。

  “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此句从两个方面描写了故山秋天的美景,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爽,故山的山容像美女的眉毛一般美丽。此情此景,诚然可以使作客归来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在登临之际,徒增愁思,意兴索然,虽美景在前,也懒于一顾了。欲登临和懒登高相对,以见其愁情之重。登高怀远,招来宋室覆亡之感慨,朋友沦替之伤悼,情难自禁,则又不如不上这山为好了。“登高还懒”,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和李清照“怕见夜间出去”的心绪相同。

  词的下片未作转换,仍然承接上片的抒情线索,作生发开来的描写。“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意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几句,写法相当深刻,意味相当沉痛。至于“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二句,则是与上文的“寒英”“零落”紧相连接的,写得参差错落,显得章法变换多姿。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是此词最精彩的笔墨,用三排比短句。描绘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境界,秋灯、秋雨、秋雁,所衬托的不过是一颗秋心而已。“试引芳樽”,借酒浇愁,愁更愁,以“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作结尾,“依黯”这个词语与“依依”和“黯黯”结合,承上“故国如尘,故人如梦”,比泛言“愁苦”,要细致,要准确,值得细细玩味用它来表示这首词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意绪,还是很确切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多处描写故乡秋季的景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较为隐蔽的手法表达了他的黍离之悲。

王沂孙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夕阳岩

宋代梅尧臣

日脚射空金缕直,下映壁间棱未织。
野老先知雨又风,明朝望此重云黑。

哭钱观察

宋代魏野

操麾授钺器纵横,尽说长城指顾成。
岳即孕灵偏有意,天何促寿太无情。
明堂欲建栋梁折,巨海将浮舟楫倾。
未得四旬馀四载,龙旌不觉变铭旌。

伊犁记事诗

清代洪亮吉

黄泥墙北打门频,
白发来辞喜气新。
欲买鲜鱼饲花鸭,
商量明日饯归人。

张丽华墓

宋代曾极

伴侣声沉王气销,香魂血涴有谁招。
蓬科三尺光尘在,犹作台城花月妖。

开元铁牛歌

清代姚颐

大缆连连两岸曳,牛人执鞭牛努力。大河汘汘四野流,黄沙裹牛牛人愁。

厥初开元全盛日,朝贡合杳商旅溢。大编艘舰便车徒,河上三桥此其一。

赋晋一鼓铸岂任,合铁几州牛始出。四关之西四河东,柱作苍擎山作礩,津迎天子祀汾舆,赞出从臣大手笔。

壮哉此物尤赑屃,巨灵当头那敢叱。自从高岸深谷沦,求牝求牡牛失群。

皇皇左牵右谁挽,落落孤渚四今存。今年秋涨地轴裂,蛟龙怒吼鼋鼍翻。

长风助号浊浪底,老牛力竭吁何言。噫嗟乎,呼汝以牛应以牛,汝身虽铁心不铁。

张公神剑有时合,象罔玄珠求还得。何时八牛复旧观,突兀便见对岸立。

约束浮梁免漂泊,付与勾管使者重驱策。不然将伯无助何所庸,不如倏忽化作黄犊供三农。

浊泥五斗腴所钟,伫令家家年岁丰。我亦从今不拟横笛效野牧,但愿年年鞭春长作多牛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