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五代冯延巳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圆,宝筝悲断弦。
秋天 闺怨 妇女 怀远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念远之小令。词人将时间集中在一个清秋之夜,将环境集中于一所闺房之内。在以内环境描写人物心态时,又以外环境进行氛围的渲染,从而使人物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门道”铺排了一个出发点和经由路:闺房中思妇的梦魂正是由此飞向千里青门之外,“青门”当为所思之人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外环境,但它只不过是出现于思妇梦魂中的一个虚象,实际仍包含于词中的规定情境——内环境之中。下面两句:“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即是内环境的具体展现:闺房中锁在碧笼中的鹦鹉正在怨诉着秋夜的漫长,难待天明。“更”读若“耕”。古时以更漏计时,秋日昼短夜长,故曰“长更”。鹦鹉以金锁锁在碧笼中,点出闺中人富贵高雅的身分。此二句的高妙之处不特在于它以细节的典型性,表现了内环境的特征和人物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准确、巧妙的象征,女主人公正像一只被金锁锁在碧笼中的鹦鹉。她虽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幸福。“鹦鹉怨长更”更是女主人公心境的表达,夜长夜短对于鹦鹉来说是无谓的,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万物之灵——人,才会有夜长难耐的感触,“怨长更”三字确切地表现了一个耿耿不寐的夜思者的心境,这主要不是指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而是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即心理时间的漫长。

  下阕依然是内外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典范之笔。“罗帏中夜起”紧承上阕后二句而来,依然是内环境的继续展现,由于鹦鹉的怨音惊醒了女主人公来往于青门道上的梦魂,而揽衣起坐,依帏而立。她向外一望:窗外月光清澈如水,圆圆的玉露变成细碎的霜花,霜花与月光互相辉映,益发皎洁耀眼。“玉露不成圆”,此句最妙,它把自露为霜的微妙变化尽现于笔端。“霜月”二句写的是外环境,而这正是从内环境的视点中展现出来,因而显得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孰内孰外以至使人无法区分。“宝筝悲断弦”则又由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内环境的刻画:女主人公清宵不寐,愁绪无法排解,便坐到宝筝前抚弦以自遣,然而弹奏未几,琴弦就嗄然而断。弄筝而弦断乃心有郁结情绪不宁所致,又是不祥不吉的象征。因而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悲凄欲绝,如同断弦一样纷乱而又空寂。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骢马行

明代朱诚泳

个马双睛湛秋水,狮子精神骊龙耳。神奇传自渥洼来,万里奔云贡天子。

圉人控出御河堤,诏归豸史随驱驰。九衢駊騀拥尘雾,雕鞍玉辔增光辉。

双旌引出经都市,贵戚豪门总趋避。石崇金谷尽搜残,杨氏冰山都踏碎。

昨日天书下乌府,乘骢远入函关路。华岳三峰亦动摇,皇天一德劳敷布。

咫尺天颜地有馀,冰清玉洁真璠玙。一天明月照旌节,万里春风随简书。

喜是青年致身早,台端风裁惟君好。长安门外雨初晴,送君又上长安道。

极目神京气郁葱,风生马首摇玲珑。人间神骏恐难絷,还入天闲仗马中。

简斋

明代周瑛

太羹有馀味,大乐无繁音。茅斋坐白日,冥契千古心。

访如来庵

清代沈德潜

寒云护山顶,隐见最高峰。遂造林中寺,才闻午后钟。

窗明半岭雪,门掩断崖松。分院平生愿,从谁话箭锋。

送子中待制 其三

宋代释道潜

平生长乐公,声华越三纪。文章两京齐,学术游夏比。

螭头足未安,符竹已屡徙。联翩开幕府,烂熳树桃李。

锋车入帝乡,天马行九轨。周旋有程度,驽驾安足拟。

次瑛上人韵兼示驹父

宋代李彭

营道烈心期,脱叶危欲霜。游子多苦颜,世故定未忘。

解包祇园下,映带瑶林旁。窈窕寄云雁,万事炊黄粱。

今君华亭姿,俛啄不得翔。相期紬金匮,妙趣诣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