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南邻

唐代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月夜 送别 生活
赏析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雪晴即事

宋代王炎

宵爨悬釜星,晓光落窗牖。
乌鹊如谄人,贺语亦交口。
收书白氍毹,青山并还旧。
门巷未扫除,家童具箕帚。
物色不招挽,顾盼左右有。
梅兄可纳交,竹弟亦耐久。
毛锥得奇助,引我琢句手。
酒国百无忧,问津其敢后。
逐逐春意来,孤村又花柳。

梅花百咏 其七十六 万殊

明代李江

始终本末不差讹,弃塞乾坤道若何。一寸根荄藏太极,十分风味散元和。

戟枝乱处心应苦,冰蕊老来香更多。坐到黄昏人复静,东风吹月入红罗。

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 其九

宋代释道潜

湖光宛同玉镜,堤柳閟若房栊。六月行人过此,未输仙客壶中。

端州杂诗 其十一

清代钱澄之

李公雅负中兴略,再出庾关功未成。猛气岂徒援与国,锐师何故挫坚城?

降书狎至谋难测,战鼓相闻敌莫经!整暇不教防燕饮,底须沈醉虐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