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宋代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秋天 写景 伤怀
赏析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开章“秋晚寒斋”一句,写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寒秋季节,傍晚时分,“斋”指县衙斋室,点明了地点,呼应了词题。抒情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香篆横轻雾”在词中既是写实,更有比兴作用,那萦回的篆香如愁绪徘徊,那横飞的轻雾像悲思几缕。“闲愁几许”以直接抒情之笔,写此时此刻内心独特感受。这愁是什么?是离家背井的乡愁,是久别妻室的相思,是羁臣远谪的忧虑……。词人没有明指,只写了一个“闲”字,令读者想像,去品味。“梦逐芭蕉雨”一句颇为精妙。“芭蕉雨”是一个悲愁意象,“雨打芭蕉,分明叶上心头滴”。“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自己的心头,这岂不更加浓了几许愁思?这句中的“逐”字下得好,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如果改为“听”字,则是强调了“芭蕉雨”的客体存在,其艺术效果是颇不相同的。

  下片继续写词人在寒斋内所见所感。“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象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词人将孤雁与幽人类比,因两者有可比性,孤鸿独飞天涯,幽人羁旅他乡,其孤寂凄凉是相同的。一个“替”字将两者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了。然而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自己呢?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有多少悲哀与辛酸,有多少惆怅与愤慨。这种感情曾反复抒发过:“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江神子》),“羁怀都在,鬓上眉头。似休文瘦,久通恨,子山愁。”(《行香子》),“暮暮来时骚客赋”,“天留花月伴羁臣”(《浣溪沙》)。为什么“归不去”,词人未明写,而是以“乱山无数”的形象出之,“山无数”可见归程障碍重重,着一“乱”字,更加重了归程艰险,这“乱山无数”的形象,自然也就蕴含了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这是眼前景,更是心中景。结句“斜日荒城鼓”,暗点词题“愁”字,照应开头,写在深秋的斜晖中,词人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最后两句之妙,在于以景结情,那乱山、斜日、荒城、暮鼓,都染上了词人的主观色彩,加深了题旨的表达。

  全篇紧紧围绕“愁”字展开,以富有特征的景物──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令读者可以见其景、闻其声、感其情、悟其心。此真所谓“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钱钟书语)之佳篇也。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乡进士边君予友屈君之内弟也不得愿而归予重屈及君诗以道意

明代罗玘

蚕食叶声惯,衣沾柳汁无。久之天自定,过去事皆虚。

得路归瀛海,登堂拜大夫。便便尽经笥,好在屋东隅。

晓发梅塘寄怀家姊

清代吴茝

紞如津鼓歇,舣舟泊村岸。野犬声渐微,荒鸡夜过半。

霜华压篷背,冷露汀草漫。居人方梦酣,行子已戒旦。

晓风袱被寒,戢戢听解缆。其时月未堕,斗柄光犹烂。

菰芦响萧瑟,秋虫续发断。时危互戒惧,夷险路难判。

篙师贪程发,吾心忧丧乱。扬舲过浦溆,渐见东方灿。

晨光暧熹微,晞发宿雾散。谁念去乡国,吁嗟违亲串。

眷言同怀人,云中君不见。

效白公诗 其二

宋代刘攽

默坐念逝者,身存至头白。起行观病者,身健有馀力。

出门视劳者,身閒免事役。入乡阅贫者,身足饱衣食。

寓形天地间,幸已不失职。奈何不自休,汲汲复戚戚。

大鹏弥九区,转动恐逼窄。鹪鹩巢一枝,随意翻羽翼。

驰光无停留,驷马方过隙。君看北邙山,贵贱一真宅。

王继学赋柳枝词十首书于省壁至正十有三年扈跸滦阳左司诸公同追次其韵 其十

元代吴当

貂帽驼裘休叹侬,从官车骑莫从容。柳花飞尽雪花起,才见西风又似冬。

赋得凤凰台送冯公励参政之任浙省

元代周伯琦

丹凰何年去,崇台对碧江。奇毛云影丽,遗韵浪声淙。

竹粲琅玕实,桐垂翡翠幢。峭峰晴旭抱,绝岸暮潮撞。

览德时难再,来仪瑞必双。升高丛胜槩,询旧到耆庞。

吴楚形无际,廛阛语半哤。冈鸣应咏召,雏伏定推庞。

邈矣千年迹,如闻九舞腔。登临瞻北斗,歌颂蔼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