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唐代李贺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离别 不舍 愁绪
赏析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倚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寄长蘅二首 其二

明代王志坚

吾观仕宦人,每每念丘壑。虽复非真实,兹意或间作。

譬如酒食困,番思茗饮乐。病苟稍稍去,旋复恣馋嚼。

嗟余困折久,甫得离蔬鳷。救口犹不遑,何遽厌杯杓。

念吾坚顽姿,本自甘濩落。兹游非得已,黾勉就人爵。

人生能几何,胡为久薰灼?宁为沙上鸥,无为笼中鹤。

山灵闻吾言,生平谨然诺。

岁暮绝句四首 其二

宋代晁说之

下惠一时行已志,首阳万古振人伦。终南不得西山号,岁暮白头空断魂。

斋宿述怀

明代周叙

北风凛寒冱,岁事倏已残。偕我二三友,斋宿此盘桓。

言谈杂今古,倾吐出肺肝。秉灯屡易换,不知清夜阑。

岂伊朋情洽,所贵衷赤殚。屏营不敢寐,常恐愧素餐。

青青庭外柏,奕奕架上兰。芳?良自媚,后凋坚岁寒。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 其四

清代曹家达

共工头触西北天,女娲练石补不全。离合古无怨,星河当得长桥填。

行子出门车辘辘,出门割爱中道牵。便向天边化好月,满照君怀能几年。

送玿公长老赴南剑光孝之请

宋代李弥逊

好手逢场了不同,五家宗外立家风。
玿师一句当机语,不道杨岐栗棘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