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魏晋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登高 庐山 写景 抒怀
赏析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谢灵运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皇都别意送张主事外父还蜀

明代魏时敏

送客出长安,离怀不可攀。才倾燕市酒,又向蜀江还。

鸟道寒云里,猿声积雨间。家林应有待,松菊绕南山。

赠淳于公归养

宋代王旦

年少复家贫,悬车去养亲。
铜扉沾美命,彩服称閒身。
纯孝敦时俗,高风似古人。
禁林荣华者,羞见二毛新。

满江红 开元斗室落成,玄览真人命名得?

元代张雨

笑向桃花,又一番、玄都春色。彷佛记、主家阴洞,不多陈迹。竹里棋枰憎乌污,林间鹤语无人识。怪东风、迟暮却归来,庞眉客。沟水涨,云充斥。环堵隘,花狼藉。似石鱼湖小,酒船宽窄。庭下已生书带草,旁人错认扬雄宅。问青天、明月落谁家,无心得。

雨中和答浦文玉

明代邵宝

五月江寒昼阁清,雨中草色唤愁生。
系舟未问水深浅,策杖还看云重轻。
客去不知谈未尽,诗来刚及梦初醒。
百年吾道今如此,何处沧浪共濯缨。

居庸道中竹枝 其二

明代杨士奇

千车万骑度关山,独坐肩舆帖帖安。传与家人莫相忆,不曾辛苦不曾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