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苜蓿峰寄家人

唐代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书信 思念 家人
赏析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唐代姚合

天福坤维厚,忠贤拥节旄。江同渭滨远,山似傅岩高。
元气符才格,文星照笔毫。五言全丽则,六义出风骚。
圣日麻双下,洪炉柄共操。宠荣连雨露,先后比萧曹。
唱绝时难和,吟多客讵劳。四方虽纸贵,谁怕费钱刀。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

宋代张栻

边塞连关陇,貔貅罢战征。
幕中须预计,堂上乃奇兵。
汉水追前策,秦原忆旧耕。
书生亦多事,慷慨试经行。

钓鱼歌寿王先生

明代徐孚远

王夫子,买舟钓鱼沧波里。水底珊瑚渐长成,山头白雪常如齿。

一年垂钓又一年,隔绝尘埃心则喜。偶然钓得磻溪璜,再钓乃是陵阳鲤。

放鱼归去养头角,待我济河呼苍兕。功成他日来相迎,指点三山千万里。

寄张山人

清代马方思

伊人高卧白云阿,衣制芙蓉带女萝。老去自伤《别鹄操》,贫来懒逐《饭牛歌》。

秋前黄发同衰叶,雨后青山守烂柯。试问鹿门庞隐士,何如采药市中过。

赵果州之子年十四能作大字果州自荆南以诗寄予命书之字画

宋代王十朋

子政平生宜谅闻,故应有子嗣清芬。读书行见破万卷,识字岂惟能八分。

年少便宜观上国,诗成真可张吾军。校雠异日居天禄,玉叶金枝有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