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少年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所有诗文
首尾吟 其一一二
宋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默识时。日月既来还却往,园林才盛又成衰。
登山高下虽然见,临水浅深那不知。世上高深事无限,尧夫非是爱吟诗。
金氏亭上赏菊昔曾于此看牡丹
明代:王鏊
牡丹亭上昔同看,又见黄花感岁阑。西子韶华常带醉,东篱晚节颇禁寒。
坡翁莫恨居无竹,楚客空嘲澧有兰。秋月春风兴无限,为君终日倚阑干。
江畔寻花偶成(二首)
明代:杨基
挽赵秋晓
宋代:陈师善
莫春阻风黄梅界同杨海门监军段明宇游击涯上散步 其二
明代:梁朝钟
融烟远出深树,几人纵步閒行。竹箯茅屋一士,乡塾儿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