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白洋潮

明代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赏析

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首先,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文章层次
一 介绍看潮的故事
二 介绍看潮的原因
三 介绍看潮的经过
四 提出对白洋潮的疑问

结尾
⒈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
⒉白洋潮中作者多次从观潮者的角度来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样写的作用是从侧面衬托出白洋潮的声势和力量,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行。
3.本文与周密的《观潮》都是写浙江之潮,他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本文只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观潮全过程,但是并没有对“海军演习”和“吴儿弄潮”进行描写。

张岱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广陵杨节妇

明代陶安

堂上舅姑嗟老苦,膝下儿啼未能语。孤鸾何心镜中舞,绿鬓年才二十五。

甘旨供馀勤鞠抚,舅姑欢颜儿饱乳。誓有一心无二主,本欲同归九原土。

手抛粉黛独纫组,灯照空帏泪如雨。嫠居守义能自许,触目艰难不忧沮。

夫天寥阔几寒暑,儿有文章辉藻黼。竹西绮罗炫旁午,翠箔朱帘斗娇妩。

五方杂俗日殊古,贞烈无闻世何补。斯人秉德天赋与,乃以三从镌肺腑。

春官旌名真盛举,共看光采生门户。丈夫明理蹈规矩,须眉苍苍本翘楚。

为臣不幸遭险阻,忠国立身当审处。爵禄才猷轻一羽,大节或亏何足取。

呜呼大节或亏何足取,不及闺中贤妇女。

感事八首 其八

明代边贡

白日城门四不开,就中情状颇难猜。乘时早定安边计,只恐春深牧马来。

为文白兄题画二首 其一 黄鹂芭蕉图

当代裴涛

黄鸟飞飞去复回,鲜红嫩碧破苍苔。春风初识才交语,一片深心卷未开。

拨棹歌 其三十五

唐代德诚

有鹤翱翔出海风,往来踪迹在虚空。图不得,弄何穷,日月还教没此中。

忆同年诸旧友

近代吴文治

无端离合恼恨多,博得愁城唤奈何。记取花阴斜月夜,咿唔听唱懊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