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登净寺望西湖

明代刘大夏

谁将西子比西湖,此日凭栏一吊苏。楼外江山依旧在,湖中歌舞几时无。

自怜白发千茎短,徒有丹心一寸孤。归去九重如赐问,萧条今日在三吴。

刘大夏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闲居杂咏十五首 其三 散步

当代傅义

散步消闲去,年衰爱晚晴。馀霞娇可恋,暮霭淡无争。

浓郁餐花气,纷嚣避市声。兼逃诗酒困,且喜出围城。

修水山谷祠

当代幻庐

元丰犹作旧闾庐,当路逢迎或揖予。无恙秋江长与共,有情夕嶂远留虚。

襟分历井扪参塔,句挟风樯阵马书。快阁东西元了事,南岩雨卧略相如。

移竹

清代弘历

三庚好移竹,千竿辇脩玉。过雨润到心,延风清满目。

疏称倚窗前,密合围水曲。莳矮近高阜,列长傍低澳。

位置各有宜,片时尽得之。量材以官人,曷其异于斯。

竹易人则难,吁嗟乎吾思。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历史 故事 寓理

读书偶得七首 其七

清代戴亨

新花被和煦,娟娟发故枝。好鸟应时来,翩翩浴清池。

感候会冥搜,触目物不遗。大化运无心,孔契颜犹非。

日暮赴赊程,资用惧莫支。敢吝耳目前,而矜道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