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

唐代温庭筠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咏物 女子 抒情
赏析

  这首词写思妇望着柳条而产生的纷繁思绪。“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写柳树所在之地,“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渺远的离别图。而“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远映征帆”与“近拂堤”,句中自对,则 又构成一种回旋荡漾的语调,渲染了一种别情依依的气氛。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这种意境是很新颖的。但上文既然说杨柳拂堤,枝条无疑是既柔且长,用它来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种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这首词不仅扣住《杨柳枝》这个词调咏杨柳,而且加以生发,决不沾滞在题上。词中的杨柳,实际上是系住游子归意的女子的化身。词中处处有伊人的倩影,但笔笔都只写杨柳;写杨柳亦只从空际盘旋,传其神韵,这是词写得很成功的地方。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冬日杂咏八首 其三 眉竹

当代蔡淑萍

有竹美名眉,娉婷却似谁?翠摇风雨夕,诗思总相随。

春咏

唐代雍陶

风恼花枝不耐频,等闲飞落易愁人。
殷勤最是章台柳,一树千条管带春。

水南八景 其七 乌石层峦

明代何乔新

层巘翠重重,崚嶒耸半空。近分金嶂秀,远压玉山雄。

乱石玄圭积,悬崖黛碧崇。泉飞春磴滑,霞映晓林红。

佳气参差外,神光杳霭中。储灵生俊杰,元不让衡崧。

咏怀诗十三首 其三

魏晋阮籍

清风肃肃,修夜漫漫。啸歌伤怀,独寐寤言。临觞拊膺,对食忘餐。

世无萱草,令我哀叹。鸣鸟求友,谷风刺愆。重华登庸,帝命凯元。

鲍子倾盖,仲父佐桓。回滨嗟虞,敢不希颜。志存明规,匪慕弹冠。

我心伊何,其方若兰。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三十六

明代张萱

丛桂千株竹千个,檀栾影度幽香过。閒临晋帖读唐诗,此是园公老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