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代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赏析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晚出山润

宋代汪炎昶

树崩崖更豁,润曲路增长。
片雨暝遥壑,疏蝉凄夕阳。
竹潭初月影,萝谷稍秋光。
适叹炎蒸剧,絺衣已怯凉。

楚聘歌

先秦佚名

大道隐兮礼为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雪夜有感

宋代陆游

狂胆轮囷欲满躯,面麾谁悯滞江湖?青衫曾奏三千牍,白首犹思丈二殳。
龙虎翔空瞻王气,犬羊度漠避天诛。
何时冒雪趋行殿,香案前头进阵图?

宿灵源院

宋代陈舜俞

山家皆种橘,古寺独栽松。
林静时栖鹤,泉灵合有龙。
何年人舍宅,今日我携筇。
寓所留僧话,未眠闻打钟。

昭祖送韩文

宋代邓肃

两鸟相酬不肯休,欲令日月无旋辀。
斯文未丧得韩子,扫灭阴霾霁九州。
古来散文与诗律,二手方圆不兼笔。
独渠星斗列心胸,散落毫端俱第一。
陋巷嗟余四壁空,恶本雕残付蠹虫。
虽得一班时可意,鱼鲁纷纷意莫穷。
好古谁似城南杜,平生不矜润屋富。
力刊善本妙毫厘,日费千金曾不顾。
老藤截玉奴侧理,千古松煤腾碧烟。
入手五行俱可下,兀兀短檠忘夜眠。
我生嗜好随时改,独有此书心不解。
欲酬厚意锥也无,更为先生作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