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唐代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赏析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十分真挚悲切。纪昀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书事呈韩布殿丞

宋代范仲淹

南宫曾荐牧之文,失足徒劳忽十春。天上云龙期际会,山中猿鹤愧因循。

无功岂不孤黄石,有道何堪忆紫莼。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送学使郑筠谷夫子还朝三十韵

清代吴敬梓

帝德敷文教,醇儒受主知。南屏誇毓秀,西浙信钟奇。

邹鲁心源接,皋夔事业宜。摛辞先紫闼,簪笔上丹墀。

鳌禁回翔日,龙楼申命时。风期储作相,简畀命为师。

圣代恩光美,诸生教育垂。中川飞綵舸,长路飏云旂。

被化千馀里,劳臣三载期。弦歌声络绎,羽籥舞参差。

继志人皆仰,因材笃靡遗。冰壶常自耀,水鉴果无私。

舒啸闻鸾凤,挥豪篆虎螭。春风开绛帐,夜雪坐皋比。

语默无非教,周旋必中规。叩帘仍待问,撤幕不差池。

三变容皆见,一隅举所疑。持衡馀奖进,取士掩瑕疵。

披览官斋晚,微吟夜漏迟。孤寒群爱戴,蹶弛荷扶持。

昔岁彤廷诏,曾令蓬户窥。不才尘荐牍,授简写新诗。

坐待官厨饫,吟看日晷移。几回瞻謦欬,再拜奉师资。

知遇真难报,蹉跎尚若斯。惊心易寒暑,临别重讴思。

哲匠饶经济,名贤好翼为。鸾台九重待,凤阁百僚随。

教泽咸沾被,酬恩难絷维。抠衣姑孰路,惆怅送旌麾。

一念

宋代陈起

一念无尘杂,三更有梦回。
同他石桥老,过水探寒梅。

中丞刘带川招福州西楼观竞渡 其二

明代黄廷用

汀蒲漠漠水盈盈,复有江花相映明。夹岸旌旗摇日色,太平箫鼓泛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