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唐代刘禹锡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感慨 忧国 伤怀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国家的治乱问题。因此,渗透于这首诗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头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这位旧宫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这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听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并无二致。

  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还要加上武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仍然还活着的,已经“无多”了。此时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万千,所以,无论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的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觉到诗人的心情激动的程度,他的心潮是起伏难平的。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莺啼序 其一 与人对酒论菊

当代崔荣江

高云漫舒白袖,舞风清水浅。望寥廓,尽是西风,几山红绿吹散。

鸿去也,蒹葭也瘦,轻舟也懒秋江岸。杳春痕,离草神销,海棠魂断。

又遇重阳,燃薪温酒,执金杯玉盏。微醺也,说道伤心,苦无国色相看。

幸疏篱,可人撷菊,斜一鬓,羞来遮面。怯相询,其意何殷,其音何软。

“君欢春色,侬喜秋香,倩时论长短。著雨雪,芳菲伤萎,枝叶雕萧,谢了颜容,空遗秋怨。

清霜淡抹,金风闲沐,疏篱那片黄金蕊,不争春、俏伫侬家苑。

生来好与寒拼,小试人间冷暖。英团焙蕊,韵味留香,画眉知深浅。

恃此饮,病酒何患?便梦黄粱,青枕盈菊,也遂人愿。”

哝哝罢了,凝眸若水,那般模样看着我,恁情柔,使我惶惶乱。

托词鬓上花枝,说道同心,此生不变。

送沈仪部子文之留都

明代宗臣

送君春雨后,把袂暮云前。绿鬓同禁日,青袍共住年。

人言能拾紫,吾意在谈玄。汉苑长杨赋,吴门折柳篇。

才名时辈重,世俗宦情偏。梓里今垂绶,花岩昔问禅。

桥从乌鹊入,台是凤凰传。早晚贻瑶草,双鸿迟北燕。

建阳县二首 其二

宋代刘弇

纱民趁商市日高,红女机杼仍分曹。双桥卧虹上下水,石脊瘦龙狂斗牢。

穑登尔场俗丰乐,匹马北客方滔滔。转将身挂利名网,掷此故岁如腾猱。

冬日即事

清代费墨娟

彤云密布压前檐,寒气侵人晚更添。亚字栏边风瑟瑟,梅花窗外雨纤纤。

漫因避客常扃户,每为留香不卷帘。兀坐黄昏谁与语?短檠相对读华严。

九日风雨中子培自扬州来见示新作

清代郑孝胥

重九不能出,江天风雨霾。故人吟楚调,秋气满高斋。

离合十年所,交亲百事乖。莫言堪放浪,可念是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