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白塔灞渡东津
清代:李调元
出郭眄遥岑,过渡得佳境。长风走溪声,落日横塔影。
入林路愈细,村口光耿耿。彷佛别有天,鸡犬自闾井。
不见打鱼人,但见钓鱼艇。
李调元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人。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调元与遂宁人张问陶(张船山)、眉山的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其中,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嘉庆本《四川通志》认为李调元:“其自著诗文集,不足存也。”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认为:“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 ► 所有诗文
原居早秋
宋代:释怀古
千叶梅
宋代:杨公远
曳杖村西閒步见壁间二语甚佳而不知名字漫为易数字足成之
明代:胡应麟
红白花开篱豆齐,野人茅屋乱云西。庭前桑树老无叶,日午邻鸡飞上啼。
夜罾鱼奉亲
明代:胡居仁
王祥孝感出双鳞,更有姜诗善事亲。何事今人不如古,终宵举网向溪滨。
王川南招陪樊检讨昆来刘铨部省庵集长寿石公精舍分得二冬
明代:陈恭尹
故作禅房会,深防俗子逢。僧归万里浪,客到一声钟。
北酒邀新月,南花发孟冬。后期那可易,使节为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