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普天乐·湖上废圃

元代张可久

古苔苍,题痕旧。
疏花照水,老叶沉沟。
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
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写景 抒情 感慨
赏析

  小令在“废圃”的“废”字上做足文章。要表现出废园的光景,当然得让事实来说话。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来列举出种种例子。这些例示并无一定的排列规则,隐示了“触目皆是”、“信手拈出”的含义。而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又时出变化,避免了獭祭的单调。

  起首两句,以断语的形式出现。一是地上的苔藓,厚厚地铺了一层,颜色已现苍黑;一是壁上的题诗,墨迹隐约可辨,显示了陈年的特征。苔上着一“古”字,而题作则重于其“痕”,一苍一旧,呈现着荒凉残败的气象。前者反映自然,后者关合人事,这一起笔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调。

  三、四两句是另一种写法,出现了动作的形象。花卉无人照料,自开自谢,所余者稀,故曰“疏花”;落叶本已枯凋,飘坠日久,用上一个“老”字,妥帖传神,几无他字可易。“照水”、“沉沟”虽含有动词,到头来却归于静止。这又在荒败的景象上增添了几分沉寂。

  “蜂黄”两句是互文见义,作者有意运用“蜂黄”和“蝶粉”的近义词,也可说是一句分作两句表达。“罗袖”在诗歌中多属女性的服饰,在该曲中显然是指绣屏上残存的仕女图像。“绣屏”是室内的布置,而蜂蝶竟纷纷登堂入室,“废圃”的残破不堪,就更不在话下了。

  七、八两句为垂杨写照,则用了拟人化的移情手法。前述种种都是作者的观察,虽是着意细绘,却未有直接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此两句则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推近了作者的主体。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谓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就为下文诗人的直接出场安排了过渡。

  结尾作者出了场,却已是在离开废圃之后。他甚而没有就此行发表进一步的感想,因为列示的景象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只是以“寻村问酒”的举动来坐实自己的感伤,而“湖上”竟也是一片无人的死寂。这一结笔更加重了废圃的悲剧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了足与废圃前身引起联想的景物,如花叶蜂蝶、绣屏题痕、东风垂杨等。作者虽未言明它们变化衰残的成因,但作品感慨盛衰无常的主题,却在字里行间中表现了出来。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徐学士子容薜荔园十二首 其七 荷池

明代顾璘

红莲日相鲜,白莲色如故。秾华多改移,澹泊无外慕。

众人爱颜色,君子乐贞素。荡舟方池阴,日暮独延伫。

当车以驾行

明代胡直

上有蓍草,下有灵龟。下有茯苓,上有兔丝。同声相应,同气相资。

流水高山,岂无子期。火出阳燧,水出方诸。铜山未崩,钟声四施。

龙兴云自蒸,虎啸风自驰。生当逢尧与舜,死不为商受鬼。

为我为彼,仲尼之子,何用苦栖栖。圣人御天,时几在兹。

龙马出河,凤鸟载下。敢告仆夫,星言夙驾。

秋柳四章 其三

清代徐骘民

处处砧声动捣衣,江南佳景感时非。荒寒古道行人少,寥寂长亭去马稀。

水涴眉痕知叶落,波飘絮果忆花飞。长杨故阙寒乌集,欲问前朝事事违。

邺城道 其四

明代袁宏道

且著双眉目,休随俗笑嚬。帘前挝鼓吏,床上捉刀人。

胡粉装尤怪,蔗竿舞入神。精光如可画,宁与魄俱尘。

送张靖州

明代张诩

先生真是古人流,宠不吾惊辱不忧。年压五十始得官,论其豪逸之气不以老壮而少休。

酒酣拔剑轻拂拭,星斗光芒射九州。渠阳万里楚天南,山水风云俱惨澹。

当歌对酒放金杯,风月乾坤吾颇滥。兵戈昔日千家哭,烽火疆场近颇肃。

往问赤子今何如,寒吾有衣饥有粟。莫指悭囊笑老生,尚有平生半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