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

金朝元好问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赏析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减字木兰花

宋代张抡

澄神静虑。□□□□□□□。□□□□。□□□仑水满池。
无中养□。□□□□□□□。□□凡胎。五彩云生鹤驾来。

鹧鸪天 自题像

宋代周信庵

信庵年生七十二,经过庚子乙亥春。自权自力承家业,荣辱无惊乐太真。

吾归去,别乡亲,平生朴直坦夷人。今朝倚杖逍遥处,风月无边碧草新。

七夕立秋值雨

明代林士元

尊前红雨飞南山,坐隔牛女河之间。越岁佳期应自合,一望萧瑟总虚还。

萤垂碧草疏帘静,燕入深红画栋间。漫指白云浮故国,忽因清梦落朝班。

赠杨生叔嘉

明代胡应麟

宛尔清扬客,翩翩玉不如。看花晴曳屩,掷果暮回车。

意气红颜外,声华绿鬓馀。即今逢逸少,白练为谁书。

怀公羽山人

明代薛始亨

秋风鸣旧林,万里故人心。感此萧条色,何如关塞阴。

未栖珠树鹤,久废石床琴。古道无时赏,松扃待尔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