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唐代岑参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送别 抒情 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全诗可分为三层。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以“汝不闻”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并且强调秦筝,引起全诗,“苦”,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三、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是送别的环境,也是弹筝的环境。次点出所弹曲调为‘黄钟乐》和《白芝曲》。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清风飒飒而来,浮云停滞不动。“飒”,透露出凄怨,“云不去”反映出缠绵难舍。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遂有“闻之酒醒泪如雨”一句,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字。归秦地而作秦声,歌题是恰切的。结尾“汝”字与开头“汝7字相呼应,强调“送汝”,而一个“悲”字呼应开头的“苦”字,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催人泪下,韵脚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排遍第八

当代崔荣江

尾生抱柱,姜女哭城。杜鹃噙血还啼。一约三生,讵忍相疑。

日月易,斯志何曾馁。永夜灯、常照念伊词。每月圆时,对影徘徊。

总忆兰花指,竹枝架上折荼靡。相衬颊红绯。曳裙尾,恁娇美。

莲足带香归。嗔也秋池溢水,眉下睫帘,因怨低垂。

半掩心扉。最清纯也。者般才是可人儿。如朵青莲,如出天然,开在薰风里。

任谁不念此芳菲,心系水之湄。

挽卢革通议

宋代毕仲游

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

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

九日登樟亭驿楼

唐代许浑

鲈鲙与莼羹,西风片席轻。潮回孤岛晚,云敛众山晴。
丹羽下高阁,黄花垂古城。因秋倍多感,乡树接咸京。

虞退夫生日

宋代魏了翁

尚记扁舟下古渝,兰芽秀茁媚庭除。
跕鸢声里惊重见,玉粹扬休伟丈夫。

酬薛田推官见赠

宋代魏野

红莲客惠碧云篇,未及他山买石镌。
且选眼前麄竹上,和烟大刻两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