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杜陵绝句

唐代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抒情 归隐 山水
赏析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问”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点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使动用法,翻译作“使……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句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El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旬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物了。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何叔宜求颂

宋代释印肃

十力功高谁履践,叔宜重叩普庵门。
玄玄众妙灵知有,自肯唯心闻不闻。
时信金刚通佛慧,情忘想尽合乾坤。
夜月晓风消息满,希夷独步道常存。

秋郊闲望有感

唐代韩偓

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鱼冲骇浪雪鳞健,
鸦闪夕阳金背光。心为感恩长惨戚,鬓缘经乱早苍浪。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怀古堂夏日漫兴八首(录四)

明代钱谦贞

少不如人老合休,读书谈道我何忧。
已看尘世都蕉鹿,真觉浮生付赘疣。
风透北窗朝跂脚,嵩遮西日晚科头。
诗篇漫兴销长夏,敢谓能轻万户侯。

晓发苏州逢故人

清代魏耕

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
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
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
回首东吴遗恨在,胥门犹自向江湘。

郭学宪出罗浮有寄用韵和答

明代欧大任

登高作赋羡君侯,远为仙山引绛驺。正值通明句曲隐,幸陪康乐永嘉游。

茏葱草树回岩磴,突兀风云满石楼。去矣天南吾自老,已期猿鹤八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