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公莫舞歌

唐代李贺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公莫舞,即后世之巾舞。《宋书·乐志一》:“又云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 ,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此舞蹈表演鸿门宴项伯保护刘邦的故事。

  如诗序所言,《公莫舞歌》原为歌颂项伯保护刘邦在鸿门宴上。诗人意在翻新,将一旧题改为赞颂刘邦的新内容。

  此诗起笔不凡,一连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玦,项庄舞剑继续渲染刘邦所处的困境。最后八句不正面描写刘邦言行举动,而是模拟樊哙口吻追述刘邦事迹,理直气壮地提出“汉王今日须秦印”的主张,其语气之雄健、气势之雄壮都映衬着刘邦的英雄伟业。

  《公莫舞歌》以《史记·项羽本纪》所描写的“鸿门宴”为题材,诗人充分发挥诗的想象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再创造。诗中着力刻画樊哙“排闼闯宴”、怒斥项羽、掩护刘邦脱险的英勇无畏行为,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赤胆忠心、生气虎虎的英雄形象。前半篇描绘宴会厅的高大宽敞,宴饮的豪华粗犷,项羽的威武和优柔寡断,范增三次举玦的焦急神态,可谓有声有色,人物传神,情景逼真,场面壮丽,气氛紧张。笔触有厚度有力度,酷似以诗笔绘出的巨幅油画。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踏莎行

宋代卢祖皋

夜雨灯深,春风寒浅。梅姿雪态怜娇软。锦笺闲轴旧缄情,酒边一顾清歌遍。
玉局弹愁,冰弦写怨。几时纤手教重见。小楼低隔一街尘,为谁长恁巫山远。

轮石

宋代郭祥正

轮石如车轮,削立万丈壁。湍流走其根,倒影翠雾滴。

天公不推去,此意人莫识。虽无载挽功,免有圆转迹。

隔江欲登临,赁舟终不得。既乏官长威,人事轻远客。

胡为秀绝姿,往往在幽僻。童仆惊日晚,策马苦相逼。

哀哉携妻子,未暇往栖息。沉吟复回首,舍旃欲何适。

张子华屡为唱篇有诗要予为首唱次韵谢之二首 其一

宋代张守

百篇无一可讥评,落纸银钩慕伯英。足蹇向来甘后乘,敌勍真合避先声。

探骊君每珠先获,类鹜吾惭鹄不成。十五大都须赵璧,无劳鼠璞换秦城。

岁戊子五月将赴闽宪徵擢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九月驿至京师送季长弟之任山南宣慰照磨二首 其一

元代周伯琦

间岁淮南送北征,今从燕北饯南行。三年一会难为别,万里相思可奈情。

候馆霜晴荒草白,官河风尽片帆轻。高堂延伫斑衣切,安得联翩奉寿觥。

歌风台

明代杨廉

被酒径泽隆准公,巨蛇溅血污剑锋。鬼媪啾啾夜深哭,红旗昼满山之东。

入关坚守牧羝约,亲与降王除面缚。以宽易暴法三章,告谕秦民皆喜跃。

董公遮道天遣来,发丧义帝师衔哀。尝闻伯者假仁义,汉伯一著先胚胎。

范增趣舞谋自拙,玉斗何辜碎如雪。伤残所过无一言,惟对君王数持玦。

一仁一暴胜负分,况有豪杰纷如云。义旗东向无不捷,蹙项直至乌江濆。

归来丰沛乘黄屋,醉后高歌仍击筑。千秋游子思故乡,特令此邑为汤沐。

我来访台正落晖,两碑对立高墙围。台边古井不可问,千年事往人民非。

炎汉开基未为窄,泗上荒台仅寻尺。兴亡百战无代无,登高一啸秋空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