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橘柚垂华实

两汉佚名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赏析

  这是一首比兴体的作品,诗人借橘柚为比,来写自己的遭际和心愿。咏橘见志,屈原早年就写有《橘颂》,其开头几句写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意思是说,天地孕育的美好的橘树,它只适应南方的水土,它把根深深扎入南国的土地,再也不愿意迁徙。这显然是借以表现自己的独立不阿、洁身自好的品格。这首“古诗”的写法当受到屈原的启发,但用意却不同。

  此诗开头写道:“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前句着一“垂”字,见出佳果累累,后句以一“乃”字转折,见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可见此橘并不“壹志”于“不迁”,而是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美质,就要见食、见用。这是比喻自己本是怀才而隐居的人。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这里用第一人称。这表现了橘为人知时的欣喜、投其所好的心计。一旦听说就如此这般,也见出它的急不可待。由不为人知到为人知,这是橘的命运的一大转折。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果然得以进献于某公了,托身于珍美光洁的玉盘中,更觉得殊荣莫比,这句顺承前句,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快意。下句略作顿挫,说经历年月期待主人品尝,这既见它心情的迫切、专注,又微露主人的倦怠、冷淡,似有不祥的预兆。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到底愿望还是落空了,主人不赏识它的美质。“芳菲”,是香气,“青黄”,是美色,也就是《橘颂》所云“纷媪宜修”“青黄杂糅”。一个“忽”字见出打击的沉重。似为人知、终究还不见用,这又是一大转折,也是它命运挣扎中的失败。这两句以橘柚具芳香而不能中人之意,比喻自己虽怀才而不见用,年华空掷。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这两句是在“青黄忽改色”时还希望主人见食,主人见食它才能广为人知,若否,那就没有指望了.这是它忍着满腔的痛愤向主人恳求,见出心中的委屈、痛苦。这是希望在位者推荐的意思。此时它还没有完全绝望,用语也显得较委婉,可谓哀切。

  此诗通篇将橘人格化,除头两句外,都用第一人称,让橘自我表白,它的希冀,它的用心,它的颀喜,它的怨望,表现得很是真切。《橘颂》的橘还是居于客体位置,此处已为主体,就便于曲曲传出它的内心了。此诗仅十句,组织得法,两个波折,显示了命运的挣扎情状,也易动人观感。其作者的志趣与屈原相较,自有高尚鄙俗之分,却也是那个时代士人的常情常态。吏治的腐败,察举的荒谬,士人为求进身,只得投靠当权者。攀附请托,因人成事,是汉末吏治一大特征,所以有这种诗的出现,有“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呼喊。

猜您喜欢

谢郎给事送建茗

宋代释重顯

陆羽仙经不易夸,诗家珍重寄禅家。
松恨石上春光里,瀑水烹来斗百花。

送刑部叶郎中出牧姑苏

宋代宋庠

星纪吴开国,云司汉望郎。
新陪豹尾乘,便袭虎头囊。
竹箭分兵契,钟官办使装。
苑莺留祖席,江鹤避归樯。
世往高台露,春馀野径香。
欲知民乐意,讼树接维桑。

题王白云画

明代贝琼

璚台人去后,麋鹿自成群。树湿才经雨,山昏又出云。

仙家三叠外,春水一支分。独坐扁舟客,棹歌时远闻。

闻子飞作谏官寄隐直

宋代刘敞

玉以二献珍,金以百鍊精。钱侯困踬时,讵免时俗轻。

感激生愤勇,辛勤就功名。居然取高第,自此凌诸生。

谏官近冕旒,地望临公卿。报国须荐贤,致君在举能。

萧朱尚结绶,张杜犹提衡。小雅纪伐木,微禽识同声。

此风久已无,贤者当肯行。念子早治装,复令世人惊。

感时二律步周中丞韵 其一

清代陈毓瑞

燕山寂寂朔风寒,世事崎岖放眼看。翻恨祖生空击楫,休言贡禹喜弹冠。

欷歔沧海红尘蔽,旋转乾坤赤手难。病到危时关命脉,急培元气抚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