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感事呈卢纶

唐代李端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唐代李峤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
积润循毫里,开池小学前。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次韵冯吉老

宋代许景衡

马蹄长厌软红尘,欲去虚名意亦欣。壮士宁为东阁客,故人休诵北山文。

到家留语应如鹤,出岫无心恐似云。我亦有田江海曲,年来舍已为谁耘。

读成布衣祭忠文

明代邵宝

万古兴亡泪满笺,一坛遥忆祭忠年。大书笔在凭谁执,高调歌沈待我传。

无地可投湘水裔,有天应照越山颠。布衣闵世尤堪吊,何处松楸是墓田。

读周畇叔

清代蒋葆元

词仙旖旎忒情多,粉黛亲调画翠蛾。十万莺花齐俯首,春风争唱洞仙歌。

得字送刑部王员外弼归省

明代程敏政

侃侃西曹郎,夜夜梦乡国。重闱几百龄,不一候颜色。

有父亦解组,常使心恻恻。上书获归省,稽首谢圣德。

凌晨戒行李,喜极思奋翼。春意入南浦,细草渐如织。

鸣箫发征舸,东风饱帆力。眷此昼绣还,忠孝诚两得。

朱门浙水东,预想开寿域。高堂送春酒,欢动碧山侧。

悠悠乐何穷,生感岁华逼。良晤行有期,无忘拱宸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