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在哪里?株洲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土地面积2664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攸县县城又称梅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江上游,洣水之滨,是长株潭地区南部中心城市,是该地区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现有人口12.5万人。攸县水陆交通并济,106国道和湘东铁路贯穿全境,有铁路58.50公里,106国道62公里,省道190公里,县乡等级公路1300公里,公路密度为湖南之首,在建的网朱公路和衡炎高速连接线直通京珠高速,水运直达长江。交通极为方便。

攸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在商周就进入了古代文明时代,成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湘东福地”之美誉。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已成为株洲市佛教协会之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宝宁寺,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拥有华夏民族先祖尧帝寝陵的尧山,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圣地;地处攸县东部的酒埠江风景区,民俗纯朴、古风犹存,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拥有酒仙湖、白龙洞等52个中外闻名的景点,其中海棠洞地下河是世界级的景点。

攸县矿藏丰富,物产富饶。已探明煤、铁、锰、铀、玄武岩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四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攸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美称,辣椒、生姜、蒜苔、茉莉花茶、草席、荞头、竹木制品畅销大江南北及东南亚东区。近年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牲猪生产基地、油茶林生产基地、茉莉花产业发展县、农村农业现代化试点县、省市蔬菜生产基地及株洲市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攸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劳动力39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20万,2005年,全县外出务工14.48万人,是湖南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

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寝陵,中外驰名的游览胜地井冈山、南岳,与攸县相距仅数十公里,且为必经之地。

攸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湘东铁路和106国道贯穿县境南北,两线沿途形成百里经济发展长廊,水泥、沥青道路已直达各个乡镇;水源丰富,湘江支流洣水汇集攸水穿城而过。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全县村村组组通电,乡乡村村通程控电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攸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县力进入湖南省10强。攸县是湖南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是全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市)之一。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33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5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牲猪、竹木、蔬菜、辣椒、荞头、草席、茶叶、西瓜等拳头农产品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系,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工业经济已形成化工、电力、机械、建材建筑、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纺织、服装、制药、制鞋等20多个工业门类数百个产品。其中煤炭、建材建筑、化工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播电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目前,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近年投资上亿元兴建湘东大市场,更是一座集吃、住、乐为一体的综合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攸县的投资环境宽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的硬性措施,成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设立了政务公开中心。在硬环境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实现了“路畅通、水畅流、话直达、电满足”的刚性目标。

今日的攸县人,既有纯朴的古风,又具有现代文明之风尚。如今,美丽神奇、文明富庶的攸县大地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壮丽画卷,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宾专家前来投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