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的生存习性

雌蚋交配后开始吸血,雄蚋不吸血,多数吸家畜血,也吸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及鸟类的血。通常白昼吸血,且在日出和日落前后出现 2个刺叮高峰。多数种类的雄性亦吸植物汁液,其口器不适于深刺,故叮刺吸血过程中亦吮食组织液蚋栖息于野草上及河边灌木丛,有泉水、溪流或河流的地方,产卵在山泉、溪流、河水以及路旁清洁流水沟内的水草、树枝、叶片或石块上。成虫飞行力强,白天活动。飞行距离达2~10km。蚋出现于春、夏、秋三季,以6~7月为活动高峰。
传染危害
雌蚋叮人吸血可传播盘尾丝虫病 ,造成失明或皮下结节。人被蚋刺叮后1分钟始感疼痛,局部红肿发痒,甚至发炎、溃烂,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特别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强烈的过敏性反应,继发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热”等。 巴西的亚马孙蚋传播欧氏丝虫。还有些种类能传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有记载,马、骡可因蚋的叮咬或因大群的蚋堵塞鼻孔而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