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读十年书的散文

  2005年11月9日,采访前来德江县参观的全省统战工作会议代表,随行的台办副主任柳仁强无意间提及,中央统战部培训中心在苏州设有分部,参观考察与教授讲课交替进行,听培训回来的人讲,受益匪浅。他说他很想去,我说我也想去——因为我喜欢游山玩水,请他向统战部长陈健汇报汇报,也给我争取一个名额。

  11月下旬有了结果,培训时间是12月上旬,丁应友、杨通奎、安仕荣、张金梅、余龙海,以乡镇“优秀统战委员”的身份参加,我和县民宗局的杨廷英以“统战联络员”的身份“出席”,条件是分管领导同意。我笑着感谢陈部长:“这回又沾光了。”他则一本正经地说,上面有文件规定,宣传部门必须明确一名副部长抓统战工作的宣传。我心想,真明确,自有分管宣传通讯的人,也轮不到我。不过,他这么一讲,我也就心安理得用不着请“事假”了。

  宣传部长安婵娟同意我外出,条件是必须安排好单位工作,出好《今日德江》“12·8首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专刊。我想,这条件也太宽松了。平时在单位,除了帮忙校对校对清样,或扫扫地抹抹桌什么的,之外就是每周上街贴一次《今日德江》。朋友碰到了常问:忙呀?我答:不忙。又问:怎么不安排其他人来贴?再答:报社就这活路轻松点,——不动脑筋,还可活动活动四肢。果然,我给副总编和部室负责人打声“我出去耍去了”的招呼,外出半月回来一看,应该只办两期《今日德江》的时间内,他们办了3期,有县领导和一些熟人碰到时对我说:你们这几期办得不错,特别是专刊,图文并茂,没有想到开幕那天就发出来了。我本想说,应该将“你们”改为“他们”,总喜欢听恭维话的我,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自鸣得意的“哪里哪里”。

  11月30日,朝辞德江,暮达铜仁,地委统战部在锦江宾馆召集来自全区的63名学员交待注意事项,邓应明部长一再强调,去的都是领导干部,相信大家在政治经济上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一定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还用有人吐口痰在车中司机强迫那人下车等事例佐证。

  12月1日凌晨5时乘车出发,9时在吉首上列车,找到自己在硬卧车箱里的铺位。列车启动后,问服务员,得知本次列车到达苏州站的时间是次日下午2时30分。在车上,除了看大同小异的窗外风景,就只有睡觉,睡觉之后呢,聊天也没有多少新鲜的,又只有看让人疲倦的风景。所幸本人带了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籍华人高行健50多万字的作品集,看了睡,睡了看,因喜欢其表述方式,读完了再读一遍。这样,不但打发了后来乘车返回的无聊,还混完了“学习培训”期间入睡前和起床后的空闲时间。

  在培训部住下来一看日程,感觉时间长了点,长的不是“参观”苏州、杭州、南京,“考察”无锡、上海,是有整整3天的培训,内容涉及我们常见的提高执政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民营经济,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情融招商引资诸方面。这3天中,是上午下午都听,还规定不准请假。自认为,这方面的内容已经听得“太多”,读得“不少”,没有必要“再受训一遍”。好在我应付类似“听讲”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写稿,二是阅文,三是睡觉。如果这三种都没有发生,那肯定是被讲话内容所吸引,此时常常会产生副产品——记录。

  在接下来的6次听讲中,授课人理论与苏州实际相结合演讲般的讲解,只有市委宣传部长《树立科学发展观》前面谈“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让本人睡了十来分钟,其他时间,我真恨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学学速记?又想聚精会神听,又想仔细记录,结果是听也没有听得过瘾,记也记得潦草而零乱。问带了录音笔的杨通奎录得如何,他答只能录7个小时的录音笔,第一天就录满了。我建议他删掉重录,他答保留的还是7小时,前面的删掉了也可惜。我一想,我这建议简直是猴子掰包谷——扳一个甩一个,最后只剩一个。陈部长“没有买录音笔”的后悔,也轮到我了,我的后悔是应该买可装取磁带的录音机。

  归来陈部长问我感受如何,笑答:人家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次苏州之行,听了数君的“一席话”,也就理所当然“胜读十年书”了。虽说这是玩笑,但冷静一想,本人在校十年,学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的确实不多;再看最近十年,学的知识难于启齿——所学不多,适用更少。遗憾的是学习时间安排少了点,真想多听听授课人“形散神不散”的“调侃”。听人家如何改善投资环境,想我们许多地方还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口是心非;听人家已将招商引资改为招商选资,想我们的招商引资正在饥不择食,甚至“引狼入室”;听人家发展民营经济的力度,想我们“招来女婿气走儿”的抱怨;听人家反思过去经济与环境未能协调发展的失误,总担心我们正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听政府是纳税人的“保姆”之妙喻,总想起我们有的“保姆”已从二奶升成了“主人”;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中山陵,又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授课人讲解的执政能力……。在他们精彩的讲解中,开阔了视野,在他们独特的见解里,更新了观念。当然,他山之石,究竟有多少可用、适用、能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正如陈部长纠正所说:“观念都没有更新,还谈什么行动呢!”

  陈部长问可否写一篇学习汇报,我搪塞道:因本人记忆力不佳,记录又慢,数据难免出错,观点也许失真,事例无法考证,加上理性思维欠缺,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