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shu

舜过泉

  在兴福寺头山门附近。相传虞舜曾饮过此泉,因此得名。舜过泉水质清冽醇厚,含有多种有机矿物质,可以饮用。泉边石壁上刻有“舜过泉”三字,古朴苍劲。

  王石谷墓

  在西门外程家桥,为清朝王翚之墓。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晚号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王石谷独创了兼蓄南北二宗的写意山水画,创立了影响中国画坛三百年的"虞山画派"。他的《南巡图》、《长江万里图》、《秋山草堂图》等都是清代艺术杰作。墓碑刻有“清画圣王石谷先生之墓”十字,系翁同龢所书。

  四高僧墓

  在兴福寺内门之内,为唐代怀述、常达,后梁彦俘,宋代晤恩四位高僧墓地。

  读书台

  读书台在城区石梅街虞山之麓,传为梁昭明太子读书处。原有此台,明弘治间县令杨子器重建,嘉靖间县令沈弘彝复作新亭。万历间增建外门。

  从“得天然趣”月洞门入,高阜有单间卷棚式石亭。壁嵌清乾隆间觉罗雅尔哈善书“读书台”碑和明刻昭明太子像、邓?《读书台铭》碑、明陈察《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碑。石端面镌清道光间倪良耀《虞麓园记》。四周杂植榆、朴、栎十余树,亭北有焦尾泉,具林泉石林之胜。积雪初霁,吟眺雪景,尤有雅趣。园内又有:仓圣祠、巫公祠、巫咸亭、雅集亭和石刻多处,均可留连。

  桃源涧

  在虞山北麓。上部涧身狭长,涧底大石平铺,大雨后水流急泻直下,形如一柄宝剑,寒光闪闪。石壁上刻有“古月寒泉”四字。中部巨石坦荡,水从光滑的石坡上飞泻而下,声如鼓琴击筑。涧中突兀的盘形大石上刻有“桃源涧”三字,是清光绪年间稷山居士陶睿宣所书。此处风景优美,附会着众多神话传说。

  仲雍墓

  在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史可考的最古的墓葬,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墓门石坊,面临北门大街。二道坊在山坡上,刻有“南国友恭”、“让国同心”两额。三道坊在山腰间,有石刻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干载名山还属虞”。墓前有墓碑,居中者书:“商逸民虞仲之墓”字样。仲雍又称虞仲,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的次子,他和兄泰伯,为了把王位让给弟季历的儿子昌(周文王),来到吴地,传播华夏族的文化,赢得了吴人的爱戴。仲雍死后,葬在乌目山上,吴人为了纪念他,把乌目山更名为虞山。

  仲雍墓建有墓道、墓坊、墓周松树环抱,气势磅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公望墓

  在虞山北麓小石洞附近,墓碑题有“元黄公望墓”字样,黄公望(1269 1354),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画家。五十岁左右隐居富春江,专心于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晚年自成一家。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浅绛,笔势雄伟,苍浑秀润;一种是水墨,皴纹极少,笔意简远。《富春山居图》是他的代表作。他和王蒙、倪瓒、吴镇合称为元四大家。

  清乾隆时修该墓。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五月,其16世孙黄泰修墓建坊,筑罗城、墓道等。1982年整修,神道用黄石铺筑,从公路直通墓前,长约60米。墓以砖砌筑,直径3.5米,高约1.4米。黄石砌的罗城内立墓碑,碑高1.3米,宽0.36米,墓冢碑上楷书"“高士黄一峰公之墓”,并刻有画像、传略。此碑为黄泰修墓时立。

  维摩寺

  在虞山北部高处。“维摩旭日”是“虞山十八景”之一。寺东园内有“望海楼”,登楼可远眺长江。凌晨观看日出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维摩寺常被轻云笼罩,清旷幽绝,游人到此往往乐而忘俗。

  周章墓

  在虞山东岭,仲雍墓南侧,墓碑上刻有“古吴王周章陵墓”字样。周章是仲雍的曾孙,吴国的第一代国君,《春秋》、《左传》称他为吴子。仲雍的侄姬发(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派人来到江南寻访泰伯、仲雍的后裔,得知周章已成为吴国的国君,就加封他为“子”爵。

  周章墓现有墓堆、罗城、拜台、墓门、墓道等。

  联珠洞

  位于兴福寺后山一里许半山腰,洞宽三丈,深五丈,可容四五十人,在虞山诸石屋中为最大者。

  翁同和墓

  虞山鹁鸽峰山麓。墓前有古柏四株,虬枝铁干,苍劲清奇。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老人,又号瓶庐居士。江苏常熟人。善诗文,能绘画,尤擅书法,是晚清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又是晚清名臣。以状元入翰林,曾任同治、光绪二帝的师傅,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入军机,世称“状元宰相”。因为赞助戊戌变法,被革职回乡。

  翁同龢墓有罗城、坟堆、拜台、墓道、墓后有石灰石碑一通,省保护单位。

  瞿式耜墓

  在剑门西面山顶“牛窝潭”上,为明末清初瞿式耜之墓。瞿式耜,字起田,江苏常熟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帧十七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后桂王封他为临桂伯。清兵入广西,桂王奔登州,瞿式耜留守桂林,抗击清兵,城破被捕,不屈不挠,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从容就义。其下属孙昌文负骨归葬于此。

  石坊上刻有对联:“三更白月黄埃地,一寸丹心紫极天”,墓碑用隶书铭刻“明文忠瞿公之墓”字样。

  剑门

  在虞山西部,绝壁凌云,雄奇峻险。登上剑门放眼南望,尚湖如镜,河湖交叉,阡陌为虞山石景佳绝处。纵横,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崖上石壁裂成两半,相传是吴王夫差试剑之处。进入剑门,石壁间有一山洞,穿洞而上,可达巅,顶上有大块奇石,名“三沓石”,上部象船,中部如瓮,下部似几,半露崖外,欲坠不坠。“剑门奇石”也是“虞山十八景”之一。崖上刻着清朝康熙帝写的“烟岚高旷”四字。剑门附近有拂水岩、拂水双桥、明末民族英雄瞿式吕墓、藏海寺、报国院、剑阁等名胜古迹。

  小山台

  于读书台之上乱石如羊群,有巨石刻”初平石”三字为清光绪年间陶溶宝所题。

  方塔园

  位于常熟古城区东,方塔园主景点是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至绍兴三年(1133年),用钱十五万缗,功未及半而文用卒。咸淳间(公元一一七二年),由僧法润(一说法洲)重建而成。历元、明、清几经重修。清咸丰间,寺毁而塔幸存。1963年9月重又进行了大修。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方形楼阁式木塔的形制。塔为四面九层盔形顶,砖木结构,逐层递收,立面的轮廓吴抛物线状。面阔三间,明间设门洞,底层为拱圈形,其余均为壶状、每层平座深 0.9至1.1米不等,檐口用擎柱支撑,每边设几何形栏杆三扇, 曲线柔和流畅。塔心柱从第七层楼面起直贯塔顶,用圆形硬木三接而成,直径最粗达 0.6米,总长32.44米。刹自下而上由覆钵、鼓形束腰、承露盘、七重相轮、宝盖、盔形龙首翼角、宝瓶、宝珠等铁制构件组合而成,重15吨。塔四角上,均以铁索链与九层戗认相连接。底座井字架用混凝土固定。从平地到刹顶总高67.14米。置木梯可登顶层。极目俯瞰,一览虞山古城,美景尽收眼底。 塔院内有古银杏一株,古井一口,皆宋代遗物。1977年起,于院内建镜花阁、雨香堂及亭榭、茶室,堆筑“舒袖”、“展翅”假山,移植花木,辟为方塔公园,并将大东门总官庙的一座大殿移建于塔寺旧址。1978年置塔铃。同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塔题额“崇教兴福寺塔”,摹勒于山门之上。1984年4月, 恢复方塔原名。九十年代园内又辟月季园,花容秀美,千姿百色。后院增建长廊,亭、堂、凿荷池、堆假山,设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常熟市名人馆。

  柳如是墓

  在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钱牧斋墓西边,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江苏吴江人。原为秦淮歌妓,颇有文才,因慕钱牧斋名,嫁之为妾。明亡时,力劝钱牧斋就义全节,钱不听。后她曾支持反清复明的活动。

  小石洞

  又称“露珠泉”,在虞山西部鹁鸽峰附近。小石洞洞深三米多。泉水从石洞壁中渗出,壁上布满水滴,如同露珠,再滴落洞底,铮琮有声,汇成碧泉。

  洞口有一棵千年古藤,藤皮虽已剥茗,但枝叶青葱,生机勃勃,覆盖洞顶,使石洞更显幽深。

  虞山门

  虞山门 常熟城墙始建于西晋,元至正十六年腾山筑城,遂为江南诸城独有形胜,明嘉靖间设虞山门。1993年按明清形制重建,再现“城半在山高”,“十里青山半入城”古城常熟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

  钱牧斋墓

  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环山公路旁。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号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主盟文坛数十年。明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南下,他在南京率先迎降,封清礼部右侍郎。钱牧斋墓为市保护单位。

  辛峰亭

  辛峰亭建自宋代,初名“望湖亭”,又称“极目亭”。

  破龙涧

  又称“斗龙涧”、“降龙古涧”,在兴福寺正山门前。涧内山石都呈赭色,相传因龙斗山崩而成涧,故名。

  涧之上部有“罗汉桥”,桥面是十余吨重的整块巨石,传说为罗汉所架。桥下山石兀立,最大的一块形如蟾蜍,足有百吨重,俗称“蟾石”。

  大雨后游桥畔,可观瀑布,听流泉,似龙行江海。

  兴福寺

  常熟兴福寺位于城北虞山之麓,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气象雄古,颇擅林泉云壑之美。

  本寺创自南齐,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宅为寺,名“大慈寺”。相传唐贞观年间,有黑白二龙交勇,冲逆成溪,遂成破涧,故又名“破山寺”。唐懿宗咸通九年,敕赐大钟及“兴福寺”额因名兴福寺。

  志乘所载,兴福寺高僧有唐之怀述、常达;梁之彦偁;宋之晤恩,或弘宗演教,或神应感通,溯自开山以来历干五百余载。世变沧桑,兴废屡更,端赖硕贤,砥柱其间,奕叶相承,传之无尽。

  兴福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咏,驰誉千载,今犹存诸多名迹,兹简介于后:

  唐尊胜石幢:二幢立于山门前,左为平原陆展书,右为京兆全贞书,精妙无比,今尚存其一,立于破龙涧畔。

  救虎阁:梁高僧彦偁,德腊具高,戒行清苦。一夕登阁,有虎中矢,咆哮于地,徐为拔之,虎瞑目舐血,顾而偁去。及晓,猎户寻踪而至,偁示以矢,猎户感悟罢猎,此阁因名救虎阁。

  白莲池:位于救虎阁前,池产干叶重萼,白莲芳色异常。

  空心潭:志载兴福寺山下有泉,潴而为潭,汨汨灌注,冬夏常盈,渊深澄澈,可烛须眉,天光日华,上下交映。

  空心亭:亭以常建诗得空心之名。破山之秀,钟于斯亭。设置既宜,称谓允当。人知少府诗之工,而不知所以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

  君子泉:志载《泉铭》曰:石窦出泉,澄清莹澈。一勺多耳,不盈不竭。岂伊谦受,将毋安节。君子饮之,洁厉冰雪。

  廉饮堂:位于“君子泉”前。同光二帝之师,翁同和削籍后,一度隐息于此。

  至于常住教乘,明末有天池僧明昱,阐扬“慈恩法相”。清代光宣之际,法灯和尚开堂说戒,专弘“南山”。其后住持乏贤,山门寥落。民国丁巳夏,本寺檀越及邑中耆老,礼请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莅临主持法席。时冶公方以慈善事冗,难以兼顾,因命嗣法弟子月霞、应慈法师来主斯寺,重振宗风。

  月霞法师为华严宗大师,历主法筵,秉拂伊始,即席不暇暖,筹设“华严讲堂”,以扬法化,未几示寂。应慈法师一遵霞师遗训“力弘华严,不作方丈”,年登九十有奇,犹斋讲不辍。法门人持松法师,继主法席,惠宗、潭月二师相与辅弼,创立“法界学院”,培植僧材。退席后,复求法东瀛,于高野山天德院谒金山穆韶,受真言宗传授,得五十一世阿闍黎位,有〈〈华严〉〉、〈〈密乘〉〉、〈〈唯识发相〉〉名著于世。

  今住持妙生和尚,昔曰肆业法界学院,深受奖掖,是以知恩报德,数十年守山不去,备尝辛苦。今欣逢盛世,佛日重光,和尚率众行道,禅诵雍和。唐少府诗“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之清境得以再现于今日。

  提示:

  门票:5元/人

  燕园

  位于常熟古城区,一说:为清乾隆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初名“蒋园”。后为其侄泰安县令蒋因培所有,延清叠石名家晋陵戈裕良叠黄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园因名“燕园”。一说:乾隆四十五年,当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取其回常似“燕归来”之意,故名燕园。

  燕园占地4亩多,地形狭长,划分为三区。入门为一区,利用直(西侧长廊)横两廊以及其后的山石,造成园景隐约幽深,使人入园有深邃不可测之感。东折小园一方,有荷花池,“七十二石猴”假山,山石嶙峋,别有天地。尤可取的是从绿转廊经小桥导入山南的童初仙隔,两处遥望,则觉庭院深深,空间莫测。假山之东有高低错落之砖梯与修竹构成“诗境”,由此北入赏诗阁,再进为临水石船,名曰“天际归舟”。五芝堂后为第三区,是园主人生活居住之处,中亦用假山与五芝堂相隔。

  园内有“五芝堂”、“赏诗阁”、“三婵娟室”、“天际归舟”、“童初仙馆”、“诗境”、“燕谷”、“引胜岩”、“过云桥”、“绿转廊”、“伫秋”、“冬荣老屋”、“竹里行厨”、“梦青莲花庵”、“一希阁”、“十楼”,乃有“燕园”十六景之美誉。诸景中尤以“燕谷”假山为最。

  秦坡涧

  在虞山北部竹篁深处。“秦坡飞瀑”也是“虞山十八景”之一。涧顶两峰对峙,涧内怪石林立。大雨后,飞瀑在层层迭迭的石崖间跌宕而下,奔雷喷雪,气势雄伟,是虞山观瀑最佳处。

  言子墓

  言子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门生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子死后就葬在虞山脚下名言子墓。

  曾园

  又名虚廓园、虚廓居。位于古城区西南隅与赵园相邻。原为明万历间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部分遗址。清同治光绪间刑部郎中曾之撰营为家园,取名“虚廓居”,亦为其子晚清文学家曾朴故居,习称曾家花园。

  曾园以水面为中心,四周环亭榭假山,修竹古木,布置得宜,建筑别具匠心。且借景虞山,水光山色融为一体。

  园中央清池一泓,源头活水从城河入。池中置“不倚亭”,池南为“虚廓村居”(翁同和题),有“水天闲话”,庭前植香樟、白皮松各一株,为明“小辋川”遗物,树下立“妙有”峰湖石,向东穿廊达“归耕课读庐”,可登“琼玉楼”。“虚廓村居”之西南有红豆树一株,亦为明“小辋川”旧物。池东有黄石假山,名为“小有天”,题云:“光绪丙戌,筑石室为静坐处,故友庄亦耕经营之,越六年曾之撰记。”山巅筑六角亭,亭北有小榭,山下有“磐矶”镌刻“虚廓子濯足处”,山北建有方亭。东、北二隅砌围廊,壁嵌《山庄课读图》、《勉耘先生归耕图》两部石刻,有李鸿章、翁同和、扬沂孙等书法石刻30余块。池西南有“邀月轩”,西北有“清风明月亭”。

  1982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园按历史原貌修葺一新,并环池铺园路,遍植梅、李、桃、柳、桂、竹等花木。园内佳木繁荫,具城市山林之妙,为邑境著名游憩胜地。

  1996年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尚湖

  位于常熟市城区西面约2公里处,又名照山湖,俗称山前湖,西湖,紧靠虞山。相传商末姜尚避纣隐居于此,因名尚湖。湖面碧波荡漾,平明如镜,现有水域8平方公里。北面青山映照,四周芦苇从生,岸上良田农舍,环境十分幽美。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常于山麓湖畔饮酒长歌,观摩湖山胜景。尚湖景区主要有荷香洲、枫林洲、鸣禽洲、钓鱼岛、桃花岛等组成,区内有江南最大的牡丹园以及中日友好樱花园、水上森林公园、腊梅园等植物园,还开发建设有水上游乐园、天然游泳场、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每至冬季,在青山碧水间,群群飞禽振翅击浪,再现“猎猎葭芦老,飞飞鸿雁多”的可人意境。“虞山十八景”中“湖甸烟雨”和“湖桥串月”都与尚湖有关。

  言子祠

  在常熟市虞山镇学前街。是祭祀言子(孔子弟子)的专用建筑。始建于宋,重建于元,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从明伦堂北移建于文庙东,以后经康熙、乾隆、同治等朝代修葺。言子,字子游,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列为“七十二贤”之一。他用所学的文学和礼乐,启迪东南文化,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后世称他为“南方夫子”,在孔庙中设十哲牌位陪祀,言子名列第九。

  现祠内保存的正殿,木质结构部分仍保持元代型制。殿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面阔和进深各3间,通长均为10米。殿柱均为金丝楠木制成。殿南金柱间顺梁下面,有“大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部堂,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督修”的字样。

  石屋涧

  在维摩寺后山腰处。有石崖突出7米多,形状如屋,相传为姜太公避纣隐居处。内有石刻:“石顽不顽,非屋而屋。”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