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无爱亦无嗔” 这句话有出处吗?

苏曼殊《寄调筝人》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苏曼殊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19岁的苏曼殊留学日本,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学成后回国,任上海《国民日报》翻译,不久即于惠州蒲涧寺出家为僧。1907年,他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以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1918年,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4岁。
曼殊大师以僧名风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才情和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右者,然而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16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桀的命运。15岁那年,曼殊大师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养母的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了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此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迁怒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这一打击让曼殊大师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东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
曼殊大师是情僧。面对故国的乱世惨象,他痛不欲生。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嚎啕。他还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爱情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幽冥永隔的爱恋之苦,也引得当时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衫。
曼殊大师又是诗僧,在他仅仅34年的生命里,留下不少绝妙的诗作。25岁那一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并一见如故。但此时他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即便今日读来,依然令人肝肠寸断。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他曾作诗:“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足见其豪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