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子自扬州至泰州作 其三

明代屈大均

水落沙乾川路遥,行行未尽十三桥。黄昏且驻仪陵市,露酒车螯慰寂寥。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所有诗文

猜您喜欢

白鹿洞谒先生祠堂呈李梦开教授是日李入洞讲书

宋代陈文蔚

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

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何人实经始,閟藏启天机。

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

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

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先生适剖竹,按图重歔欷。

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肥。

学子共栖集,相与咏而归。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

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

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

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

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

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

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挟文薛君自赋五首克己读书安贫择交训子为题戒其子婿王叔俨万里索和 其四

宋代程公许

士能知尚友,岂必尽同时。杂鲍兰胥化,亡羊路或岐。

醴甘知易绝,丝素亦奚悲。可以交难择,而忘伐木诗。

题汪伯高梅 其二

元代丁复

寒响萧萧已满枝,冷香不放小船移。总宜酒散笙歌歇,睡彻玉楼人未知。

部中杂咏十二首 其八 葵花

明代陈子壮

宿种多穿砌,高花动压林。枯荣会有族,萧艾本难侵。

不用迂回照,争持径寸心。偶惊过夏半,色比故园深。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

元代郝经

穷秋老雨四十日,坤轴欲烂阴霾缠。我来方作泰山游,玉虹一夜收云烟。

山灵奕奕生喜色,突兀撑裂青罗天。轻裾飘飘过黄岘,乘兴直到三峰前。

霜馀灌木出秋色,万叠红锦幪椒巅。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玑圆。

当时秦汉极侈丽,未必如此皆天然。天门中断两屹立,箭筈一磴蛇蜿蜒。

凌层绝顶肆崇峻,伫立矫首望八埏。长天沈沈入西极,九州却在东海边。

冲风惨淡万里来,海窟劲刮鲲鲸涎。须臾白云生岳麓,脚底泱莽无山川。

秦坛周观觉浮动,满地覆冒兜罗绵。忽疑山移入海中,白浪四汹虚涛掀。

山阴瑰诡光怪出,赤气翠晕相钩连。下从谷底上碧落,宝塔万级高蟠旋。

遂登日观叱日驭,六龙倒著珊瑚鞭。玉鳞剥落金甲拆,九芒迸绮生血鲜。

三山摇荡海水沸,蓬壶缥缈来飞仙。为言此色与此界,君自固有非尘缘。

恍然记悟复无语,把手一笑三千年。